开豪车进故宫:还有多少阳光照不进的地方?
女子闭馆日开奔驰进故宫,特权再一次深深刺痛了公众的神经。 原来在人们接受故宫限流、预约、安检等现代化管理的同时,在人们山长水远排着长龙肩磨踵接的同时,还有人可以在闭馆日大摇大摆开车直入紫禁城“撒欢”。 很多人都开车进入过故宫▼
女子闭馆日开奔驰进故宫,特权再一次深深刺痛了公众的神经。
原来在人们接受故宫限流、预约、安检等现代化管理的同时,在人们山长水远排着长龙肩磨踵接的同时,还有人可以在闭馆日大摇大摆开车直入紫禁城“撒欢”。
很多人都开车进入过故宫▼


纵使在清王朝时期,也只有于国家有功之人才享有在紫禁城骑马的特殊待遇。
时至今日,故宫已是文物之地、老百姓游览之地。为了保护文物,故宫的文物工作者也只能骑着自行车上班;为了以示公平,法国总统也只能步行进入故宫。
在紫禁城开车的露小宝何许人也?
又何德何能可以享此超越时空、超国民待遇的特权?
公众尚不得而知。
故宫的回应倒是很及时,承认了事实,表达了歉意,但更像是为给事件降温的权宜之计,内容概括一下也就是“事已发生、非常抱歉、以后注意”。
看不出一点要查清来龙去脉、为此承担责任以及梳理管理漏洞、维护公平规则的意思。
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,激起更大的舆情也是意料之事。不要怪人们不依不饶,更不要低估社会对特权的厌恶、对规则之治的渴望。
作为责任政府的一部分,故宫博物院负有向社会说清楚的义务,也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。
这一事件到底是疏于管理、个别人以权谋私?还是本就有类似于“赏朝马”的恩遇制度?
还有多少与“人民群众对民主、法治、公平、正义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”不相符的潜规则、暗制度?
类似于故宫这样的地方以及主管部门也应该主动查一查、及时改,珍惜公众的监督与信任,不要等到成为下一场舆论风暴的中心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来源:法律读库 作者:段剑良
来源:法律读库